在6/24晚上
蝙蝠志工舉辦了一個小型的讀書會
讀的書就是上面這本《練習改變》
這本書的內容真的一直戳到自己內心不願改變、不想改變、害怕改變的痛處啊!
以下整理一下本書三大重點:
一、我們為何沒有成為我們想成為的自己?
這是本書第一部份的標題
揭示了兩個很重要的因素
就是環境和自己
我們常常受到環境的影響而無法做出理想的行為
明明知道要注意健康
卻還是被眼前高熱量高膽固醇的美食誘惑
明明知道下班後要打掃家裡
卻還是一回到家就陷入沙發中滑手機看電視
明明知道不要跟人家爭辯和比較
卻還是一講起來就沒完沒了
我們也都知道要改變
要戒掉自己的壞習慣
但是總在第三天第四天又打回原形
因為我們沒有找到最根本的核心
「嘴巴上說著要改變,但不是真心想改變。」
也因為我們無法去預測或控制環境中人事物的變數
(書中稱之為觸發物:觸發我們做出某種行為)
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
因此「改變」也變得困難
「本書的宗旨在於幫助你,當你置身於你尊敬與摯愛的人身邊,
如何改變自己的行為。他們才是你的目標對象。」
既然我們並不如自己想像中能夠完美的控制自己
那為何不替身邊的人想想
如何做能夠使人幸福呢?
二、主動與投入
書中有提到每日提問
提問自己是否有做到自己設定的目標
然而問自己問題的方式也很重要
「你有明確的目標嗎?」→被動
「你是否盡全力為自己設定明確的目標?」→主動
上面兩個問句,前者是被動性問題,後者是主動性問題
作者將每一個對自己提問的問題加上了三個字「盡全力」
化被動為主動
所有的問題都源自於自己是否有做到而不去怪罪環境
書中作者以一家航空公司的空服員當作例子
拿自己的高級會員卡測試空服員的反應
作者歸納出四種反應:熱誠、專業、敵意、憤世嫉俗
起初作者非常納悶為什麼這家航空公司會僱用有敵意以及憤世嫉俗的員工
或是思考難道航空公司沒有足夠的教育訓練教好員工嗎?
後來,作者領悟到
員工的投入度也需要付一半的責任
就像同一個班級的學生
明明上一學期的國文課
但是考出來的成績還是有高有低
三、結構
越有結構的生活
我們所消耗的精神力就越低
因為有脈絡可循
消耗的精神力越低
也就越有辦法去抵抗環境中會讓自己產生壞行為的觸發物
書中提供了一個提問表
也就是將每個主動性問題列成一張表
每個小時提醒自己一次
以及每天替自己打分數
我覺得這本書幫自己釐清很多事情
但是當然
腦袋想的歸腦袋想的
重要的還是我們做出的行為
就像書中一個章節提到的:優秀的計畫者,糟糕的執行者
我們總是在計畫
但是實際上做到的事情卻很少
改變其實很容易
但是變回來更容易
一下子要改變太多的壞習慣
會容易讓自己灰心和放棄
因此在讀書會的最後
我們為自己訂下一個承諾
努力用21天的時間去培養一個習慣
而這個習慣需要包含四個元素:渴望、影響、具體、每天
最後我選擇訂下:每天早上六點起床
在看這本書的過程中
我一直很渴望回到高三到大一的那段時期
那段時期的我每天晚上九、十點睡覺,早上四、五點起床
會看日出、會晨跑
直到大一升大二的暑假
因為忙碌的志工生活和暑期實習
開始讓這個已經維持了一年的良好習慣崩壞
但是那一年我深深的體會到規律的作息
以及早睡早起可以帶給我很大的幫助以及正向習慣的循環
因此一直很恢復這樣的習慣
而我也檢視了那段時期的觸發物
是什麼事情讓我可以這樣持續的早睡早起呢?
容我保留這個私人的小秘密
但是我也了解到為何後來大二到即將升大四這兩年的時間內
為何我無法回到那樣的作息
因為那個觸發物已經不在
對我而言也不再重要了
這也讓我認知到
原來這個行為並不是真的習慣
而是一個假的習慣
希望透過這次的承諾
我能真真正正的培養起這個早睡早起的習慣 :)
所以首先,
就以每天6點起床為目標吧!
Fine.
2016.06.26
留言列表